父亲有个好几次跳出农门的机会。
也许是命中注定,他不该离开这片土地,最终都是转了一圈又回到田间。
和村子里同样评10分的壮劳力相比,父亲的身子算是比较单薄的。
但他从来不甘示弱,能挑120,不担100斤,别人挑三趟,他绝不会挑二趟。
有话当面说,从不背后算计人。
因为他知道,母亲是单传,而他是孤身一人来到没有任何根基的村子,没有任何的依靠。
小时候,春节时他的4个堂兄弟会来吃顿饭,我能看出那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满屋子都是笑声,他想以此表明自己家里是有人的。
有时还特意叫几个邻里陪个酒、猜个拳。
他用自己的人品和努力在村子里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担任了多年的生产队长,成了村里的主心骨。
公社里也对他进行培养,多次作为代表,参加县里的有些会议,并填写了入党志愿书。
家里衣厨上面原来有个铁丝篮,我时常去找些抄稿纸,里面全是他这个时期留下来的代表证之类的东西。
这个期间,因为自然灾害,公社里决定要求村里无偿的支援外面的一个村子几百斤刚收获上来的大豆。
大队的书记也都同意了,要父亲表态。
父亲没同意。
最后,入党的事就没了下文。
不久,县里抽调一些人员去磐安山上挑木碳,父亲也在公社报的名单里面。
听父亲说磐安都是很高的山,每天要走很多的山路,去了两年吃了不少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