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了一眼闫若曦道:“你怎么知道圆形竹篮的就不会被风吹翻!”
闫若曦想告诉他,圆形是流线型的结构,可以有效的缓冲风力的冲力。但是孙和鼎懂流体力学么?
别说是孙和鼎,就是偶尔看了一眼,400年后世界的朱慈烺,也未必能懂!
可能是觉得自己说到了理上,孙和鼎继续说道:“你不问青红皂白,说是圆形就是圆形,说吊篮是方的就是方的,到底是什么道理?”
孙和鼎倒不是成心和闫若曦找麻烦。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匠人,他也有着一条道走到黑的执着精神。
尤其是看闫若曦,将气球搞上天,他还有一点酸葡萄心理。不是嫉妒,只是有点懊恼,这么大一个发明,以前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闫若曦知道,与现在的孙和鼎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必须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
想到这,她说道:“到底吊篮是圆的好,还是方的对,只有试一试才知道。你愿意做登天第二人,到天上去看看么?”
“有什么不敢?”
言基于此,孙和鼎怎么可能退让,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登天第二人的任务,带着2个兵士准备再次登天。
与第一次相比,这一次驾轻就熟得多,匠人们不一会就在下面制作了一个圆形的竹篮。
这时,小妍妍也来到了总兵府,听说孙和鼎要做登天第二人顿时紧张无比。
飞天,看着精彩,但是轮到你真飞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万一掉下来呢?
看着女儿不舍的目光,孙和鼎依然坚毅地走上吊篮,他倒不是完全与闫若曦赌气,而是真想感受一下飞天的感觉,顺便全方位的考察一下气球的秘密。
太不可思议了!烧煤就能飞上天。到底是煤暗含有什么神奇的东西,还是这个大气囊中包罗万象,必须要上去看看。
点火!
随着闫若曦一声令下,炉中的煤炭快速被点燃。这一次气球腾空的速度,明显比上一次快了不少。不一会气球就升空了3丈高。
在3丈高停留一段时间后,气球继续飞升,不一会升高到10丈的高度。
本来气球可以继续飞升,但是为了安全起见,闫若曦将这次飞升的高度定在了10丈。
苏轼说过,高处不胜寒,还真是这个理,明显比地面上温度低了不少,风还大。
这时,孙和鼎拿出圆形和方形两个吊篮的模型,用细线拴在手中,果然圆形的不容易翻车,而方形的则是立即随风逐流!
孙和鼎心中暗赞,这闫若曦果然有一套,真是圆的受力小一些。
按照事先的计划,孙和鼎开始记录起实验数据起来。他发现,在10丈高的空中,受风的影响,炉子煤的燃烧,一会火大,一会火小,导致气球也出现跳跃的现象。一会急着向上浮,一会又向下沉。
若是突然风太大,将炉子中的煤吹灭了怎么办?气球岂不是要掉下来么?
此外,10丈的高空,与地面之间已经通话困难,联络也是一个问题。
若是像闫将军所说,气球升高到30丈,那么与地面联系会更加的困难。
孙和鼎将这些问题,全部都记录下来,算是完成了今天的实验任务。这时,他的心情放松了不少,放眼向远方眺望,一只只鸟儿在天空中翱翔,自己仿佛和他们一样。
这时,不远处一声声号子声,打破了孙和鼎的瞎想。不远处的地面上,一个个“豆腐块”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是什么队形?太神奇了!若是如此派兵布阵,不管对手是谁,恐怕都是要亡啊!”
孙和鼎突然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