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良给我传授重车上桥技窍。一定要走“之”字路线,曲折而上。假如直线硬上,越拉越重,僵持在桥坡上,上不上,下不下,喊救命都一时找不到帮忙人。下桥时,万万不可以“信马由缰”恣意妄动。重车俯冲下去,越冲越快,风驰电掣,碰到凸石凹坑,很容易车翻人伤,弄不好还可能伤及无辜,酿成惨祸。在下桥之前,务必调整好姿势。屁股下沉,肩腰后仰,两手握柄,两腋夹紧板车柄前端,车身略为压低前倾,绷直双腿,用脚跟死死地抵住地面,两脚交替着缓缓下移。大约过了三分之二桥坡,逐渐放松,随着车轱辘惯性滚动,撒腿拉着奔跑开去。
浩良叮嘱我,假如下桥时,突然间控制不住板车轮子向前滚动,必须当机立断,可以死命下压板车车身前端两旁下面的支撑木。它是固定在车身上的,大都钉着“三角形”木条,十分安全牢固。板车停下,两根撑木和两只轮子同心协力,一齐着地,撑托车身。拉车人还可以踩着板车柄坐在车身上,摇草帽驱汗水,抽根烟喝口水,小憩片刻。
重荷下的板车顺着陡坡,借着惯性,向下俯冲。把支撑木压剐地面,蹭、蹭、蹭地吱吱响,剐得地面腾尘烟,剐得马路显白痕。这一招降速稳车很管用,要少用、慎用,对车柄、撑木、车身都会带来严重隐伤。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几趟拉下来,蛮力加巧劲,真爽快,真过瘾!汗如雨下,步如燕飞,嗓子眼冒烟。口渴了,工地上自来水哗哗哗的,管够,只怕你肠胃消受不起哦。
过了桥,很快到达卸泥目的地——菜花墩。你拉着一板车泥土,不允许随便“哗啦”一掀一倒的。要拉上竹簾子,要再爬坡,从泥堆高处向前下方倾倒。那里,甲方有人指挥,有人登记车号、车次。有条不紊,循规蹈矩。我们都是自愿来干苦力的,何苦“头上长角”、乱说乱动呢。
那竹簾子,不是人们家里窗户、房门上挂着的细丝薄蔑片编织的日用品、用来遮光、防尘、挡隐私。它是当时建筑工地不可替代的必备工具。搭好毛竹脚手架,架上横档毛竹杠,用细长轻薄的毛竹蔑条逐一扎紧捆牢。再逐层铺上毛竹簾子,工人踩在上面砌墙,粉饰,稳当又安全。那竹簾子编织用的竹片就像青龙宝剑那么宽厚,那么坚韧。毛竹簾子有18米长、12米宽,三四十斤重。任凭风吹雨淋,东踩西压,都不散不裂,紧密牢靠。可见竹子对“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特殊贡献,“竹子精神”令人敬佩之至。
毛竹簾子一张接一张,横躺着,一直从地面摆放到土堆顶上。这时候,板车转个向,“使劲拉”要变为“使劲推”。拉车人张开双臂,两手攥把,躬身前倾。车身两旁各站一人,双手推挡板,盘轮胎。吆喝一声,三人齐力,一鼓作气,冲上坡顶。三人合力把板车竖起来,向前扣,泥土刷啦啦,倒得一干二净。
我发现,在灯光照耀下的泥土堆下,簇拥着五六个人。背着箩筐,手握铁耙,埋头泥堆。一问才晓得他们是捡废人。有工地,就有垃圾。有垃圾,就有生计。枯木腐竹、废铜烂铁、断砖残瓮……总能捡拾到一些使眼睛发亮的东西。建筑工地到处都有,拉板车的络绎不绝,捡废拾荒的如影随形。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不自卑,不颓废,不向命运屈服,用辛劳和汗水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境遇。
惺惺相惜。同情和怜悯,自信与坚强,昂首挺胸,去勇敢迎接人生历程沉重的磨砺和严峻的考验吧!
我拉车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一夜功夫,仿佛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透彻的诠释和领悟。
凌晨三点多钟,我已经拉了七车。收工时,争取拉满八车。“八八六十四”。今晚,使劲拉,可以挣到六元四毛钱。哈哈,外加菜金两毛,收入超高。当然,大队,小队都要抽去一些集体公共积累,至少可有三个十分人工到手。在队里干农活,三头六臂都望尘莫及啊!
得意容易忘形,轻举孽生妄动。最后一车惹上大麻烦了。板车上桥按套路走“之”字形,“哼哧哼哧”,使足吃奶力气终于拉到了亭子桥顶上了。腿肚子酸汪汪的,心脏子扑通通的,汗珠子滴答答的。熬一熬,冲一冲,就可以“闻鸡起驾”,回工棚做个美梦了。下坡时,没听浩良叮嘱,双脚没抵住,撑木没压稳。反正没行人,快就快呗,管他呢!
突然,桥下驶上来一辆自行车。小伙子载小姑娘。我居高临下,驾车猛扑。嘴里声嘶力竭,一迭声尖叫“劳驾,闪开!”看来,小伙子、小姑娘正在热恋中,甜情又蜜意。俩人根本不屑一顾,一边骑,一边嘴里还在男女声二重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当时,那阵势把我吓懵了。手脚仿佛不是自己的,不听使唤,跟随着快速滚动的车轮子拖拽着冲下去……说时迟,那时快。在即将撞上自行车的一刹那间,我本能地把板车柄向右边猛地一别,人随着车子同时应声倒地,倒在一堆煤球灰上。车柄子把一只柴油桶改砌的大炉子戳翻了,炉子上的一只空油大铁锅顿时“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出了一个大洞,报销了。屋里的电灯亮了,一个中年人急忙推开门跑出来探究竟。原来,这是个油条大饼店。马上开门营业了。这下可好,炉子扶起来,没大碍。大铁锅,必须赔!唉,今天白干了,还枉吃苦头。浩良他们闻讯赶来,扶车铲泥,赔笑脸,打哈哈。凑了5元赔锅费,把事情摆平。我灰头土脸,一瘸一拐,懊恼万分。一夜使劲拉,拉出个稀巴蛋。丢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