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p>
太子朱标逝世。</p>
朝野震动,天下皆哀!</p>
洪武皇帝朱元璋备受打击,突然好像老了很多岁。</p>
从悲痛中走出来后,他终归是要面对朝局天下。</p>
同样要面对一个问题,立谁当储君!</p>
似乎朱棣是很好的选择,但朱棣前面还有两个哥哥。</p>
朱元璋担心立朱棣,他的两个哥哥不服气以后会搞事情。</p>
于是就决定在朱标的儿子中选择。</p>
朱标有五个儿子,太子妃常氏生的嫡长子朱雄英早薨,又生了三子朱允熥。</p>
二子朱允炆和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都是妾室吕氏生庶出。</p>
按理说,常氏唯一的儿子朱允熥应该被立为皇太孙。</p>
可惜,他出生没多久,太子妃母亲就去世了。</p>
侧妃吕氏成了太子妃,吕氏的儿子顺理成章的也成了嫡子。</p>
再加上朱允炆比朱允熥大,就成了皇太孙的顺位选择!</p>
要说这朱允炆,也不知道是不是善于演戏,总之平时表现的温文儒雅,才学兼优,而且还努力模仿他父亲的仁义,给人一种感觉,他很像朱标。</p>
另外,他还善于表达自己的孝顺。</p>
这让朱元璋非常看中。</p>
所以虽然是在做选择,但实际上,他已经在心里选了朱允炆。</p>
在先太子朱标的灵位前,已经头发花白的朱元璋眼角还是隐隐带着泪花。</p>
“标儿,咱……决定了,让允炆当皇太孙。咱知道,这允炆还小,还稚嫩。</p>
但没关系,他只要仁怀,孝顺,宽厚,这个皇帝他就做得。至于那些棘手的刺,咱帮他拔咯!”</p>
说到这里,朱元璋自问自答般又道:</p>
“儿啊,你一定能理解咱不立允熥的原因。他是常氏的儿子,常氏牵扯的武将势力太大了……</p>
允熥还小,手段不够,表现欠佳。凭他,绝不可能压得住他的这些武官亲戚。</p>
立他为储君,他身后本就势大的武官势力更是如虎添翼,外戚干政,断不能发生!”</p>
这其实也算是朱元璋的私心。</p>
朱允熥和朱允炆相比,朱允熥母亲这边家族势力太大了。</p>
立他当储君,他压不住母亲的家族势力,那就会反被压。</p>
所以,让吕氏生的朱允炆当储君,不仅不会助长武官势力,甚至还会削弱。</p>
起码,朱元璋放心些。</p>
只是他却不知道,朱允炆当了皇帝,确实是崇文抑武。</p>
最终导致朱棣造反时,都没有武官可以用。而一群文臣老六,直接加速了朱允炆的倒台。</p>
……</p>
朱元璋还在为自己的英明决定,感到满意。</p>
然而这时,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急匆匆进来跪下:</p>
“皇上,东宫传来消息,太孙朱允熥突发恶疾,命在旦夕……”</p>
“什么?”</p>
朱元璋骤然回头,脸皮微微颤抖,随即看了眼儿子朱标的牌位,一时间心中无比悲哀。</p>
“走,带咱过去看看……太医去了没有?”</p>
…………</p>
东宫!</p>
一所寝殿之中。</p>
一群人围在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身边焦急。</p>
那太医在把脉之后,再掀开少年的眼皮看了看,最终神色紧张的回头,对一名穿着雍贵大气的妇人叹了口气。</p>
那妇人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随即立马扑到床边,伤心欲绝的大喊:</p>
“我儿允熥……你睁眼看看啊……”</p>
一旁,一个比床上清秀少年稍大一岁的男子,嘴角明显有一丝笑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