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让自己去他的御书房里协助他看奏章,但是朱允熥知道这里面一定有问题。</p>
他始终相信历史不会无缘无故的改变,尤其是在自己还并没有做什么的情况下,历史肯定是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p>
所以朱元璋肯定还是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而对自己,应该是没有那么上心才对。</p>
如今朱元璋这么做,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p>
他犹豫一下,倒也只是点点头,便跟着那名老太监离开了东宫,向着御书房而去。</p>
朱允熥离开之后,吕氏立马去找到了自己的儿子朱允文,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朱允文。</p>
朱允文闻言,有些惊讶说:</p>
“皇爷爷让那个废物去协助他批阅奏章?这怎么可能?那个废物一无是处,哪里会有什么能力去干批阅凑张?”</p>
吕氏说:“不管怎么样,咱们都要小心应对,这件事情不可大意。这样,你晚点以给皇爷爷请安的名义,也去一趟御书房,看一下虚实情况,随机应变的表现一下。”</p>
朱允文点头!</p>
而另一边,朱允熥到了御书房之后,看到了那坐在桌案后面,拿着奏折愁眉苦脸的朱元璋。</p>
于是不卑不亢的躬身行礼:“孙儿见过皇爷爷。”</p>
朱元璋一剑朱允熥来了,立马露出笑容,放下手中奏章,说:</p>
“来,到爷爷这里来。”</p>
朱允熥犹豫一下,缓步上前,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非常平静地说道:</p>
“不知皇爷爷叫孙儿来,所谓何事?”</p>
朱元璋靠在椅子上,笑了笑说:</p>
“咱叫你来,一是想问问身体如何了,二是这里有几个奏章,想让你看着,帮咱提点意见。”</p>
朱允熥还是有些小心谨慎说:</p>
“孙儿身体,已无大碍,托皇爷爷的福,只是这奏章,孙儿不曾过多接触,恐怕无法帮助皇爷爷提出有用的建议。以前一直都是二皇兄在协助皇爷爷处理,不如还是叫他来,更为稳妥。”</p>
他这一招倒也算得上是以退为进,毕竟他并不知道朱元璋已经对明朝历史了如指掌,更不知道朱元璋此刻想要悉心培养他。</p>
所以朱允熥一直误会,并不知道朱元璋突然对他这么好,是什么原因。</p>
还以为是故意试探他,看他是否能够威胁到朱允炆。</p>
然而朱元璋却没这么想,他很迫切的想要从朱允熥身上看到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越好。</p>
而朱允熥却并不想太过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是想着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慢慢的掌控朝局,拉拢群臣。</p>
若是实力不够,那么就等朱元璋驾崩以后,朱允文登机后再进行造反。</p>
若是实力足够的话,那么便不用等到朱元璋驾崩,就可以进行造反。</p>
这样也是一种对自身实力的挑战。</p>
而朱元璋听到朱允熥这么说,微微叹了口气说:</p>
“今天就不要提朱允文了,来,你帮皇爷爷看看这个奏章。”</p>
说着,他伸手,将自己手中的奏章递给朱允熥。</p>
朱允熥犹豫了一下,倒也没法拒绝,便只能上前接过奏章。</p>
看了一下奏章上面写的内容,是古代较为常见的一些事情,上面写的是:</p>
“西陕湖口县,发生旱灾。百姓粮食颗粒无收,旱灾严重程度,已经牵连周边好几个县城。无数的灾民继续向周围其他的县城扩散,灾情也有逐步蔓延的趋势。”</p>
这是地方县令上的奏折,表示县衙已经无力面对这种局面。</p>
朱允熥看过之后,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是将奏折和尚递还给朱元璋。</p>
朱元璋问道:</p>
“允熥啊,你说说看。这事儿该如何处理,才较为稳妥。”</p>
朱允熥还是想着要藏拙,于是说:</p>
“此类事件,历朝历代都有,皇爷爷何须问孙儿。”</p>
朱元璋摇头说:</p>
“这天灾难民之事,确实历朝历代都有,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和任何一个君主能有非常直接明显和较为显著的方法应对。</p>
尤其是应对此类事件的时间周期太过于长,等真正起到作用的时候,起码也已经是一两个月之后,这一两个月的时间又不知道死掉多少流民和百姓。”</p>
这话让朱允熥的眉头皱了起来,确实,应对灾民和干旱的处理方式,历朝历代都有各种各样的方法。</p>
但无论是哪种方法,等真正起到作用的时候,都已经有了较大的损失。</p>
尤其是人命。</p>
而面对朱元璋的提问,朱允熥并没有立马给出好的方法。</p>
这让朱元璋心里有些失望。</p>
哪怕是朱允熥不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式,但那怕将以前任何一种解决方式之中比较好的拿出来说一说,倒也会让他很满意的呀。</p>
然而他却不知道此刻的朱允熥是故意在藏拙。</p>
而正在这时,殿外忽然响起一个声音:</p>
“孙儿允炆,给皇爷爷请安,圣躬安否?”</p>
听到朱允文的声音,朱元璋的眉头微微一皱。</p>
朱允熥则是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这朱允文还是心急呀,见不得朱元璋让自己来看个奏章,便迫不及待的打着来请安的口号来了。</p>